广州货架:同为互联网叫车服务但国外Uber安全保护更强
|
|
互联网叫车行业的开拓者是美国的Uber公司,而Uber的中国部分,则已经被滴滴收购,在Uber发展的过程中,他是否也面临着和滴滴类似的安全困境呢?
说起互联网叫车领域的“国际同行”面对的安全挑战,恐怕一点也不比滴滴轻松。Uber在2010年于美国首度上线以来,各种抢盗、侵犯案件就一直接在这个叫车平台上发生。2015年4月,美国休斯顿一名叫邓肯伯顿的57岁Uber男性司机被指在1月侵犯了一名醉酒的女乘客而被捕。同年,美国还有一名司机侵犯了一名21岁的男孩。
此时,海外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14年一名叫辛库玛雅达的印度Uber司机因涉嫌侵犯女乘客而被逮捕。2017年,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也发生了一起Uber司机抢劫孕妇,导致孕妇流产事件。
由此可见,犯罪行为任何地方的互联网叫车平台上都可能发生。
每一起案件的发生,都在促使Uber更新它的安全政策,在种种质疑之下,Uber先是启动了更加严格的司机背景审查,严格杜绝身份信息不全或者是有犯罪记录的人成为Ube司机-这个滴滴推出对司机身份审查极为宽松的“顺风车”业务截然相反。
之后,Uber又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团队,代替很多时候根本无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客服团队处理用户的安全问题,及时反馈用户的恐慌与投诉。Uber也开发了行程分享功能,让乘客亲朋好友可以便捷掌握乘客所乘坐的汽车位置,与此同时,Uber还大力开发安全技术,推出了人脸识别、路线控制等多种安全功能,以防止不法分子假冒司机犯案或是司机故意将乘客带去偏僻道路。
|
|
|
|
|